定义
原因
颈椎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发颈椎病。
1、颈椎退变
(1)椎间盘组织退变是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的一种连接结构,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构成。椎间盘的髓核是一种含水量很高的弹性胶状物质,它的作用除了使脊柱有类似关节活动的作用外,还可以缓冲脊柱在活动中产生的压力、震荡。椎间盘极易退变。主要表现为髓核内部蛋白含量和含水量的降低,纤维环韧度降低。随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萎缩,可出现颈椎骨骼之间的磨损。
(2)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挤压和刺激血管、脊髓和神经根。
(3)骨质增生、骨刺,会挤压脊髓和神经根。
(4)颈椎韧带僵硬:脊椎韧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硬,从而使颈部的柔韧性降低。
2、损伤
(1)慢性损伤积累:过度体力劳动、不良姿势等造成的积累性损伤是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急性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关系密切。
症状
1、颈型
(1)疼痛:颈项僵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
(2)活动受限:不能点头、仰头及转头,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
(3)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神经根型
(1)早期症状:颈痛和颈部发僵。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
(3)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上述症状的加重。
(4)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拿东西容易坠落。
(5)可伴有血管和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无汗、疼痛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3、椎动脉型
(1)眩晕:反复发作,感觉天旋地转,感觉周围环境在转动。
(2)视物异常:看东西重影(复视)伴有眼震。
(3)可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4)由于颈椎增生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发生短暂的瘫痪或发作性昏迷。常在站立或行走时因突然扭头出现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无后遗症。
4、交感神经型
(1)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头枕部痛,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2)眼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
(3)耳部症状:耳鸣、耳堵、听力下降。
(4)口鼻症状:鼻塞、、咽部异物感、吞咽梗阻感、口干、声带疲劳、味觉改变等。
(5)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6)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7)其他: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躺卧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5、脊髓型颈椎病
(1)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
(2)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拿筷子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拿东西容易坠落。严重者甚至不能自己进食。
(3)躯干部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束带感)。
(4)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猪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性功能减退。
(5)严重时,患者须拄拐或借助他人搀扶才能行走,直至出现双下肢瘫痪。
6、食管受压型颈椎病
吃较硬的食物时会有吞咽困难,进食后有胸骨后烧灼感、刺痛感。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影响进食软食和流质饮食。同时可伴有颈部疼痛、肢体麻木等颈椎病表现。
吞咽障碍、视力障碍、颈心综合征、胸部疼痛、猝倒等
诊断
1、脊髓型颈椎病需要鉴别的疾病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系40岁左右,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常以上肢运动改变为主要症状,一般有肌力减弱,但是无感觉障碍。肌萎缩以手内在肌明显,并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肩部和颈部肌肉萎缩,而颈椎病罕有肩部肌肉萎缩,故应检查胸锁乳突肌和舌肌。肌电图(EMG)示胸锁乳突肌和舌肌出现自发电位。
(2)脊髓空洞症
多见于青壮年,系脊髓慢性退行性变,脊髓内空洞形成,白质减少,胶质增生,病人常表现感觉分离现象,呈痛、温觉消失,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因关节神经营养障碍,无疼痛感觉,出现关节骨质破碎脱落,称为Charcot关节(关节活动范围扩大或异常运动的神经性、创伤性关节炎)。MRI示脊髓内有与脑脊液相同之异常信号区。
2、神经根型颈椎病需要鉴别的疾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胸廓出口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和尺管综合征等相鉴别。但这些综合征的发生均有局部的骨性和纤维性嵌压神经的因素,而神经根型颈椎病致压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钩椎关节增生等,凭借仔细体检和影像学分析以及EMG可以确定。另外,还需与肩周炎鉴别,肩周炎又名“五十肩”,即50岁左右多发,疼痛主要在肩部,症状向远端不超过肘关节,没有麻木,肌力无减退。
3、椎动脉型颈椎病需要鉴别的疾病
此型颈椎病表现复杂,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要与前庭疾患,脑血管病,眼肌疾患等相鉴别。应排除梅尼埃病。颈椎动力位片示颈椎不稳和椎动脉造影或磁共振成像椎动脉显影(MRA)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或不通等,可作为此型颈椎病诊断的参考。
4、交感型颈椎病需要鉴别的疾病
临床征象复杂,常有神经功能症的表现,且少有明确诊断的客观依据。应排除心脑血管疾病,X线颈椎动力位摄片示有颈椎不稳时,用0.5%普鲁卡因5~8ml行颈硬膜外封闭后,原有症状消失可诊断此病。
治疗
急性期患者颈部疼痛、上肢疼痛和麻木症状较严重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增加运动刺激颈部。
1、改善不良生活、工作习惯。
2、做好肩颈部日常锻炼。
1、非甾体类抗炎药
此疾病多数情况下以炎性疼痛为主,在无禁忌证情况下,首先考虑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有消炎、止痛功能。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肌肉松弛药
伴有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类药,如乙哌立松、氯唑沙宗、氟吡汀、替扎尼定等。
3、脱水剂
对处于急性期患者,因为颈椎神经根炎症反应,水肿明显,而引起剧烈疼痛,可以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
4、营养神经药物
维生素B、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5、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可以加速缓解疼痛。但由于其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除非疼痛严重或持续,否则不建议使用。
并发症
预防措施
颈椎的退变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是其最好的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一些能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因素,可有助于防止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
1、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
运动是增强人体各项能力的常用方法。无论是颈椎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可以通过经常性参加身体锻炼,帮助活跃颈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颈部肌力,提高颈椎的稳定性,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减轻颈椎相关症状。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地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也可利用工作空闲时间来试着做颈部保健活动。
2、避免长期低头姿势
要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尤其是银行人员、会计、白领人群、IT 工作者等伏案型人群更应注意。长时间低头这一体位会使颈部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而形成劳损,导致颈椎椎间盘发生退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改善工作环境,如将桌面改为呈 30°角的平面工作台,这样可以减少伏案工作时颈椎的负荷。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改变一下体位。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等。
3、颈部放置在生理状态下休息
科学的枕头垫置具有恢复颈椎的动静力平衡、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肌肉张力,消除颈部肌肉疲劳等作用。一般建议成年人颈部垫高约10cm 为最佳,不宜睡高枕,因其会使颈部处于屈曲状态,结果与低头姿势一样。另外注意侧卧睡觉时,枕头要加高到头部不出现侧屈的高度。
4、避免颈部外伤
(1)运动时,注意保护颈部,以免遭受外力冲击导致挫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及游戏也会损伤颈椎,足球运动的顶球动作,就容易损伤颈椎;做倒立时,突然失手跌倒也容易伤及颈椎;两人相互用头顶撞的“顶牛”游戏,对颈椎也有损害;颈椎遭受打击、跌仆等多易造成颈椎损伤。
(2)坐车时,应系好安全带,以免急拐弯、急刹车时伤及颈椎。当人乘坐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突然发生撞车时,头颅由于受到惯性作用,先向前冲去,然后迅速向后反弹,即所谓的“挥鞭样”损伤,这种损伤对颈椎的损害最大,应注意避免。戴头盔驾驶摩托车的人,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常引起严重的颈椎损害。
5、避免风寒、潮湿,注意颈部保暖
(1)冬天天冷可以用围巾围住颈部,防止寒气侵袭。
(2)夏天注意不要让颈部直接对着电风扇、空调吹风。
(3)出汗后也不要使颈部直接吹冷风。
(4)如遇到淋雨受湿要及时擦干。
6、及早发现颈部异常并就医
(1)出现颈肩部酸痛时,在明确诊断并除外颈椎管狭窄后,可自己进行轻柔按摩,但要注意手法,以免加重症状。
(2)“落枕”后的颈部疼痛、僵硬、运动不利。反复多次“落枕”提示颈椎已有退变。“落枕”后,颈部的一些肌群痉挛,牵拉颈椎产生歪斜,歪斜的颈椎反过来又促使颈椎病的发生。因此,“落枕”应及早治疗。
(3)先天性斜颈及斜视的患者,不仅外观不美,也影响了颈椎的正常结构,对颈椎会产生损害,要尽早矫正,减少颈椎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