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心肌,正像我们所知的,它支持着人体心脏正常“工作”,当它发生病变时,轻症可能导致一些细微改变,患者并无感觉,重症则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心脏衰竭、猝死等。
心肌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多见。该病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时间疲劳者发病率较高。
多数为普通急性心肌炎,病情较轻,少数为暴发性心肌炎,占急性心肌炎总数的4%~5%。暴发性心肌炎病情危重,病死率可高达80%。
原因
基本病因
心肌炎的已知病因有多种,最常见的病因为病毒感染。其次,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心肌炎,但相对少见。另外,一些非感染性因素也可导致心肌炎,主要包括药物、毒物、放射、结缔组织病、血管炎、巨细胞心肌炎、结节病等。
引起心肌感染的最常见病毒有:柯萨奇B组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占30%-50%。此外,其他病毒如人类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单纯疱疹、脑炎/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也可能引起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
病毒直接造成心肌损害;
病毒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共同作用导致心肌受损。病毒介导的免疫损害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此外还有多种细胞因子和NO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害。
诱发因素
心肌炎以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多见,急性感染、过度劳累等容易诱发。
症状
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猝死。
典型症状
前驱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这些症状很多不会直接关联到心脏不适,因此非常容易忽视。还有一些患者的前驱症状非常不明显,直接进入到急性发作症状。
急性发作症状
中重度乏力、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头昏,可能在1~3天内加重明显;
重者还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
更加危重或暴发性患者可能在没有太多前驱症状或不适时,直接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最常见不适为心悸、胸闷、感到心脏偶有“停跳”(早搏、心律不齐),运动或激动时不适的症状明显。
反复发作或迁延性症状
部分心肌炎由急性转为反复发作或迁延性,病程超过6个月。患者表现为易疲乏、心悸、胸闷、胸痛,偶感心脏“停跳”(早搏、心律不齐),运动后不适感加重,迁延不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表现为憋气、水肿等。
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第一部分: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异常心脏表现,如重度乏力、胸闷、 头昏等症状。医生检查可能会发现: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第二部分:感染后3周出现心脏相关异常
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 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1mV 或ST段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第三部分: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强调定量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增高;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室收缩或舒张力功能减弱。
第四部分:病原学依据
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病毒抗体阳性,须根据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判断;
病毒特异性lgM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需在严格质控条件下)。如同时在患者血中检测出肠道病毒核酸,则更支持患者有近期病毒感染。
对同时具有上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中任何一项、第三部分任何两项,并且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果同时具有第四部分中第一项者,则可从病原学上直接确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果仅具有第四部分中第二、三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患者同时伴随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一项或多项表现, 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如仅在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少数早搏或轻度T波改变,医生一般不会轻易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医生会安排长期随访,有条件时会建议做心内膜心肌活检进行病毒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
暴发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发展快、病情危重、直接危及生命。医学上一般将暴发性心肌炎定义为急骤发作且伴有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医生进行诊断时会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当出现发病突然,迅速出现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晕厥、猝死)、实验室检测显示心肌严重受损、超声心动图可见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时,即可临床诊断暴发性心肌炎。
治疗
心肌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
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
监测血压、心率,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
心肌炎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最少 6 个月。
可给予清淡、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
药物治疗
改善患者心肌能量代谢(如磷酸肌酸、辅酶Q等);
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等 )和脂溶性维生素;
根据患者病因进行对症的药物支持治疗等。
并发症
预防措施
增强自身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适当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饮食:保证机体营养充足、均衡,以对抗疾病。
预防感染:大多数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所致,因此应注意预防呼吸道和肠道的感染。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期,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居室内每天进行通风。
疫苗:目前尚无针对心肌炎的特异性疫苗。易感者可在流感流行期间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