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原因
症状
(2)Becker型(BMD) 也称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不能行走。预后较好。其血清CPK升高不如Duchenne型显著,肌肉组织化学染色可见ⅡB纤维,也与DMD不同。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起病时首先出现面肌无力,不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眉。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首先受累,致两臂不能上举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缩,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病变也可累及胫前肌,盆带肌群引起下肢无力、萎缩而致垂足和脊柱前凸,心肌不受影响。血清酶正常或微增。病程进展极慢,常有顿挫或缓解。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偶为显性。常散发,两性均可发病。儿童时起病,首先影响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难,不能登楼,步态摇摆,常跌倒。有的只累及股四头肌,病程进展极慢,晚期可侵犯肩胛带肌群。有的肩胛带肌群首先受累,则成为肩-腓肌型。营养不良时,若不属于面-肩-肱型者,应属肢带型。
诊断
(4)其他酶 如醛缩酶(ADL)、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等也可增高,但均非肌病的特异改变,也不敏感。但在神经源性肌萎缩中,无假阳性现象,故能与CPK和Mb的测定起相辅相成作用。此外,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也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尿肌酸排出增多,肌酐减少。
插入电位延长肌松弛时,出现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波幅和平均进限均较正常为低,也可见短棘波;多相电位强收缩时,可见病理干扰相,峰值电压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治疗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