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对各种手术方式的总结以及对直肠脱垂肠套叠学说的研究,尤其吻合器的出现使手术变得越来越简单、创伤也越来越小,以往对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腹手术,如:经腹直肠缝合固定术、直肠前切除术、wells手术等,该术式优点是手术彻底,复发率低,但创伤大、恢复慢。二是经肛门手术,如theirsch环扎术、直肠粘膜侧切术,这些手术虽然避免了开腹造成的创伤,但术后复发率高。与传统手术和保守方法相比,微创治疗具有安全、方便、有效、住院时间短、并发症风险低等优点。现如今就常用的几种手术方式作一介绍。
(1)PPH术
该术式对直肠粘膜脱垂和I度完全性直肠脱垂效果好,方法是在齿状线上3cm做荷包缝合,对侧可做1~3个牵引线,吻合器导入,切割吻合一次完成。对于II度完全性直肠脱垂由于脱出的组织较多,可在齿状线上2cm、4cm处做双荷包缝合以便切除组织更多。该术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因此现如今该种术式应用越来越多,尤其对心肺功能较差的病人可选择该种术式。
(2)deiorme术
该方法现如今仍应用较多,原理是缩短粘膜长度、使折叠的直肠纤维化来控制直扬脱垂。具体方法是将脱垂直肠拉出肛外,齿线上1~1.5cm环形切开直肠粘膜,沿粘膜下向上分离,直至粘膜无法进一步拉出,常可分离出10~15cm的粘膜。从分离顶端到肛管粘膜切缘,在四个象限垂直折叠直肠肌肉并缝合,其问各加1针,共达8针。当线尾收紧时,直肠被折叠。后切除过多的粘膜,远近端粘膜作间断缝合。该术式适用于直肠外脱垂或低位内脱垂。
(3)Ripstein手术
将直畅游离至尾骨尖并上提,将宽5cm一段Teflon网状补片缝合固定在骶骨岬上,补片环绕并缝合固定在直肠前壁上。补片与骶骨之间留下2指宽的空隙。用腹膜覆盖网状补片以避免小肠与补片的粘连。为避免严重便秘,也可将补片仅固定在直肠侧后方。该手术要点是提高盆腔陷凹,手术简单,不需切除肠管,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低,现如今美、澳等国多使用此手术。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如粪嵌塞梗阻、骶前出血、狭窄、粘连性小肠梗阻、感染和悬带滑脱等并发症。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多年来一直推荐ripstein手术,其复发率几乎为零,但长期随访发现该术式有着难以接受的便秘发生率,近年也转为应用其它术式。
(4)乙状结肠切除
对II和IⅡ度完全性直肠脱垂可选用该方法。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达到直肠骶骨韧带,保留两侧直肠鞘的完整。切除乙状结肠并完成直肠结肠吻合,使直肠附着在骶骨前。手术可选用经肛门吻合器切除吻合,可缩短手术时间。也可应用腹腔镜手术以减少创伤、缩短恢复时间。
(5)直肠缝合固定
打开腹膜返折,游离直肠后间隙,在直肠侧鞘两边各与骶前筋膜缝合4针。当粘连形成后,直肠与骶骨可永久附着。手术简便易行并避兔了肠切除吻合,也可采用腹腔镜完成,术后恢复较快。其并发症与其他术式相同,一些病人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便秘、梗阻和粘连,但发生率与切除手术相同。现如今该方式正逐渐减少。
(6)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p assisted endoscopic sclerotherapy,CAES)
长期以来注射疗法应用于直肠脱垂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经过不断改进注射药物及注射方法,临床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注射疗法可使直肠粘膜或肠壁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固定,消除内套叠。2015年文献 首次报道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p assisted endoscopic sclerotherapy,CAES)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新技术,它是对传统硬化注射疗法的创新,可作为消化内镜医师治疗黏膜脱垂等肛直肠病变的新选择 。CAES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透明帽辅助肠镜,在充气的条件下,充分暴露肛直肠病变,顺镜条件下操作,然后利用一根可以从肠镜钳道孔伸出来的长针(注:不是常用的4mm长的粘膜下注射针,而是至少10mm长),直视下向病变部位基底部注射硬化剂,边注射边退针,推荐注射结束后停止至少5秒拔针,注射点一般不出血,术后无疼痛不适。该法的特殊之处在于,避免传统硬化术的医源性损伤。这种新方法主要适合用于治疗痔疮Ⅰ度、Ⅱ度、部分Ⅲ度,直肠黏膜脱垂,内镜下切除肛门赘生物和瘤性病变前的基底部预防出血治疗。完整的肠道准备和肠镜检查,则适合一并实施肠镜诊断、肠道息肉切除、CAES等目的,该方法有助于大幅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