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包括手法复位、药物辅助治疗、前庭康复和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
目前耳石复位法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可以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法复位的患者,大部分可以一次治愈(有效率可达75%~90%),成功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识别是哪个半规管受累,以及耳石碎片是漂浮于内淋巴液中还是粘附于壶腹嵴。手法复位的目标是将脱落的耳石复位至原先所在位置——前庭部位,以缓解眩晕。临床最常用的耳石复位法:
(1)EPLEY耳石复位法 该项治疗是根据管结石症理论发展起来的,患者经过一系列的头位改变,使悬浮在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的耳石碎片最终通过半规管总脚回落至椭圆囊。以右侧为例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取坐位,头向右侧转45度,保持该头位使患者躺下头部呈悬垂位30度,之后患者经过中度头伸展,头缓慢向左侧旋转45度,然后患者向左侧卧位同时头部继续向左侧旋转45度,保持该体位1~3分钟,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部前倾30度。
(2)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 根据半规管耳石症学说,以及水平半规管与前庭之间的解剖关系,Baloh等首先尝试采用患者自仰卧位快速向健侧180度翻滚的方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是并未取得预期效果。Lempert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将头部转动范围改为三个连续的90度翻滚(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认为增加一个90度转头可能更加有利于耳石自水平半规管复位至椭圆囊,并且临床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emont摆动法治疗 Semont等设计了一种治疗方法。判断出病变侧别后(以右侧后半规管BPPV为例),患者坐于检查台头向健侧转45度,患者迅速向患侧躺下(与受累后半规管平面平行),头悬位20度,此时头转到后半规管平面并保持2~3分钟,然后患者快速移动到坐位,并倒向对侧卧位,保持头偏向健侧45度不变(鼻45度向地),治疗师维持患者头颈和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此出现眼震和眩晕。患者在该体位停留1分钟后然后缓慢回到坐位。
(4)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 该项治疗要求患者反复运动到激发体位,每天数次。患者首先坐位,然后快速进入引起眩晕的体位,眩晕程度直接与患者运动到激发体位的速度有关。患者在眩晕体位停留至眩晕消失,然后再次坐起。通常回到坐位还会出现眩晕,但眩晕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降低。患者在坐位停留30秒,再倒向对侧,停留30秒坐起。患者重复进行这种动作过程,直到眩晕消失。整个过程每三小时重复一次,直到患者连续两天无眩晕发作。治疗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外半规管嵴顶结石症,让患者在水平面内重复运动,推测其治疗机制可能主要是使耳石碎片从壶腹嵴上脱落。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前庭反应及减轻眩晕引发的呕吐。药物治疗不是根治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前庭抑制剂如地西泮、茶苯海明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等。对于极度敏感和焦虑患者,在手法复位前可以考虑使用地西泮。
3.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BPPV的极少数患者,可考虑半规管填塞术和单孔神经(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有报道称后壶腹神经切断术的有效率可高达96%以上。切断单孔神经切断术可以减轻或缓解眩晕发生。然而该手术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故现在很少采用。而手术则仅仅用于顽固性眩晕发作、手法复位无效的极少数患者。半规管填塞术试图在半规管内填塞骨碎片、纤维组织及筋膜等材料以切断耳石碎片进入半规管的敏感区域。